|
|
 |
详细内容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详细内容 |
 |
发布时间:2014/1/18 10:26:47 浏览次数:2311 |
|
早期配制有机硅压敏胶一般是将MQ 硅树脂与硅橡胶生胶在溶剂中简单地混合。采用此法制得的有机硅压敏胶黏附性不够满意。将MQ硅树脂与硅橡胶生胶混合后进行加热回流或在催化剂存在下使MQ 硅树脂中的SiOH 基与硅橡胶生胶分子链末端的SiOH 基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可改进有机硅压敏胶的黏附性。催化剂可用氨水、有机胺、氢氧化锂等碱催化剂或醋酸、丙酸等弱酸性催化剂。其中, 用醋酸作催化剂时有机硅压敏胶的各项性能较好, 且重复性较好。 例如, 196 4 g 甲苯及458 2 g 二甲苯中,加入0 45 g 醋酸, 448 4 g 塑性值1 45 的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生胶, 697 1 g nM / nQ 为0 73、羟基质量分数3 0%、Mn = 4 645 g/ mo l、Mw= 17 810 g/ mol 的MQ 硅树脂, 室温下搅拌30 min, 135 加热回流反应3 5 h。回流过程中, 不断将反应产生的水排出。冷却后, 用甲苯调节反应物固体质量分数至56 5%, 配成硅橡胶生胶与MQ 硅树脂质量比约40 60 的有机硅压敏胶。连续重复9 次, 产物的黏度及性能测试结果列于表2。表2 重复试验结果试验编号 黏度 / mPa ! s 剥离力1) / N! cm- 1 探针粘性2) / N ! cm- 2 1 86 890 2 5 6 7 2 91 825 3 2 5 9 3 88 463 2 3 6 6 4 98 645 2 1 6 8 5 95 505 2 4 6 7 6 90 484 2 5 6 5 7 92 171 2 6 6 9 8 91 119 2 4 6 9 9 86 527 2 3 6 9 平均91 292 2 5 6 7 标准偏差/ % 3931 3 2 3 2 注: 1) 聚酯膜基材上涂布有机硅压敏胶、硫化后贴合在不锈钢板上测定的剥离力; 2) 直径5 mm 不锈钢材探针, 质量20 g, 滞留时间0 5 s, 速度0 5 cm/ 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