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有机硅树脂,一般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进行水解。不管是何种单体,其工艺流程都是首先单体混合,在加入酸或者碱的条件下加热水解,水解好之后升温脱水缩合,分离酸水,得到了预聚物,洗涤预聚物,干燥,脱除溶剂得到了成品树脂。
水解时采用的操作方法,对形成Si—O—Si键的分子结构和大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体系中存在各种不同官能度的单体组分时更应注意。理想的情况是:选择适当的水解条件,使各种单体组分均能同时水解,能共缩聚成均匀结构的共缩聚体,以获得较好的而又稳定的性能。但实际实验中,水解时的各个单体组分的水解速度并不一样,有些单体水解后生成的硅醇分子本身又有自行缩聚成环状低分子倾向,易导致水解中间产物中各分子结构杂乱无章和分子量分布范围过宽之弊。
虽然在制成成品树脂之前水解中间产物还要经过浓缩和用催化剂进行平衡化的缩聚和聚合工序,还可能使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分布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善,但若水解后的中间产物的组分变动过大,不均匀性过高,及时经过同样的后处理,也难以保证终产品的有机硅树脂质量的恒定,因此水解工序是有机硅树脂生产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
|